查看原文
其他

培德一席谈 | 邵蕊:英语+戏剧,一加一大于二

培德书院 培德书院 2022-10-14




培德一席谈



培德书院邀请儿童教育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,为家长们带来系列讲座。每期讲座聚焦一个家长最关心的育儿问题。希望我们可以让家长获得知识与启迪,助力每个孩子的健康、茁壮成长。


这是“培德一席谈”的第 6 场讲座。


邵蕊是自在戏剧Ease Drama创始人、得雅戏剧中心教学负责人,毕业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艺术及传播专业,从事英语戏剧教育一线教学及研究15年。她导演的《托尔的神锤》、《小飞侠彼得潘》、《音乐之声》等作品多次参与国内外戏剧节展演。


在本期的培德一席谈中,邵瑞老师不但展现了戏剧强大的魅力和感染力,更演示了当英语遇到戏剧时产生的神奇魔力。对英语戏剧感兴趣的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,千万不要错过本期的精彩内容哦。



我叫邵蕊,是一名英语戏剧老师,大约16年前,一脚踏入了英语戏剧教育这个行业,至今徜徉其中,乐在其中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戏剧教育以及与英文结合的戏剧教育是一个充满了发现,充满了惊喜,充满感动甚至震撼的过程。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,这16年来在一线的一些体会。

 

戏剧教育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教育,更像是一个面向全人的教育。大多数人听到“戏剧”这个词,可能想到的是舞台表演、演员,事实上这些只是戏剧教育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。我们看到“戏剧”这个词在英文中叫play,那么play这个词就已经把戏剧的三层含义表达清楚了——play:玩耍,然后到扮演,再到戏剧。



目前戏剧已经细分为很多种,比如过程戏剧、治疗戏剧、教育戏剧以及表演戏剧等等,但从根本上说,所有的这些功用,都立足于一个点,就是探索人和自己的关系,人和他人的关系,以及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,进而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状态。

 

今天因为时间关系,我们只是说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,就是戏剧教育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,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奇妙的相互作用。

  


为什么戏剧是二语习得的绝佳方式?



  • 顺应儿童热爱游戏,热爱扮演的天性,顺势而为,让语言习得自然而然,事半功倍。

 

可能屏幕前有很多的家长,也许还有老师,我们可以回想一下,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在什么情况下,所学的东西是最为深入持久?

 

那么我想可能很多人会认同我的观察,那就是他们在全然忘我,全然自在,也可以说在玩耍的状态的时候,学习和吸收到的东西是最多的。玩耍play,其实就是戏剧的雏形。可见戏剧是顺应了孩子热爱游戏,热爱角色扮演的天性。当我们和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时候,其实很多的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地发生了。

 

有一句话说,人的前三年学到了这一生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东西,这些东西会潜入到我们深深的潜意识、行为、习惯里。而在这三年,孩子没有一刻认为自己是在学习的,ta只是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一颗全然开放的心,在探索这个世界。

 

二语习得也是这样。在语言启蒙阶段,想让孩子保持兴趣,秘诀就在于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学习,而是在参与一件好玩的事儿。大家去观察孩子的玩耍,就会发现玩耍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过家家和角色扮演。在戏剧中,就可以给孩子创造角色扮演和过家家的非常友好的环境。

 

举个例子,有本经典绘本叫做《Quick As a Cricket》,我们在跟孩子玩戏剧的时候,我们会跟孩子一起去变成这本书中各种各样不同的动物,比如说我们有quick as the Cricket(像蟋蟀一样快),也有slow as thesnail(像蜗牛一样慢),还有tiny as the ant(像蚂蚁一样小)以及 large and the whale(像鲸鱼一样大)等等。

 

现在坐在这里很难去用身体去表达,但是当孩子们在一个空间里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,孩子们一起用身体,用他们的表情,用整个状态来进入到这些动物的形态、动物的行为方式等。所有这些状态,其实都是孩子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状态,如果我们观察孩子走路,会发现孩子很少会像我们大人一样稳步向前走,他们可能会蹦蹦跳跳,脚尖着地,或者横着像小螃蟹一样往前走,其实孩子无时无刻不和大自然这些灵动的东西在一起。那么我们可以用戏剧和角色扮演这种方式,真的允许孩子们进入到动物的不同状态,那么这些动物的名称、大小、形态、性格、心情等词汇,就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孩子。

 

再以大家熟悉的苏斯博士为例,比如《GreenEggs and Ham(绿鸡蛋和火腿)》,它里有很多重复的句子,would you、 couldyou, would you like them in the House、would you like them with the mouse等,非常押韵朗朗上口的文字。我们可以去跟孩子把House和mouse等韵词,全部都用身体或个人或集体表演出来,同时把这些词语大声地欢快地说出来。

 

还有书中的主人公在实在无奈之下,吃下了这个看似很恶心的绿鸡蛋和火腿,之后发现居然这么好吃,所以到最后,孩子们会发现所有的这一切闹闹腾腾的背后,是尝试了一个平时可能不愿意,不敢尝试的东西,就会发现原来很多事物并不是它看起来的那个样子。这些道理不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讲出来,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,让孩子们去感受吃到一个新鲜事物的这种口齿间的感觉的时候,就可以传达给他们,这就是戏剧的魅力。

 

还有像《Tooth Fairy(牙仙子)》这样的故事,对于换牙期的孩子们来说非常有共鸣。因为在故事中,主人公有期待,有忐忑,甚至还有看到别人掉牙自己没有掉的这种羡慕和小嫉妒的心情,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,他们可以找到自己感受过的感受。此外还充满想象,比如掉的这颗牙会被牙仙子带到哪里去呢?牙仙子的城堡都有些什么?孩子们去扮演牙仙子城堡的小精灵,或是清洗这颗牙齿的机器人,还有说谎之后被机器人追赶的那种惊险的追捕过程,以及最后逃脱之后的那种感觉,大呼一口气的放松,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在扮演中去完成。在这样的一个旅途中,孩子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和满足。

 

还有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《A VeryProper Fox(得体的狐狸)》,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,孩子会在故事中去找到ta学习的过程。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并不是通过我们大人的说教和道理,而是ta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和主人公一样的困惑,跟着主人公的经历一起去行走,一起去完成,其实孩子内在的疑问、谜团,可能就解决了。

 

《A Very Proper Fox》这本书讲的是对多样性的接纳,对身份的认同。当然这些道理我们并不会在课堂上讲给孩子,而是我们会跟孩子一起去玩,当自己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样的时候,当我是一只跟别人不一样的小狐狸时,我该怎么办?当别人都在质疑我的时候,我该怎么办?那么随着戏剧扮演,随着这个过程的发生,孩子可能在内心就种下了一颗认识自己,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的种子。

 

很多低龄段的故事看似没有什么道理,没有什么所谓的教育意义,就是非常的好玩、幽默、温暖、诙谐,而实际上这些都是童年需要的养分。


我们戏剧课有一个小朋友,当时只有5岁,叫Amy,会唱一点点英文歌曲,也会跟小朋友一起角色扮演,有一天妈妈告诉我说,Amy回家非常骄傲的跟我说,“妈妈我的英文特别棒,我会用英语唱歌,还会用英文演戏”,Amy说的时候那种自豪感,让我们都非常感动。并不是说5岁的孩子英文能够好到什么程度,能够过几级,而是这种对陌生的语言的亲切感和无惧感,事实上是学习一门外语甚至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基础,就是一颗敞开的心,这样学一切东西就会变得水到渠成。

 

  • 真实情境--任何年龄段都最有效的学习途径。

 

为什么说戏剧是二语习得非常棒的一个工具?因为有真实的情境,同理和共情。不仅仅是在启蒙阶段,实际上在任何阶段,包括我们的成人学习阶段,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。比如说在低龄段的时候,孩子会学很多的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,甚至是很多的高频词,最有效的是通过真实的情境去内化词汇。而故事情节对于孩子来说,就是真实的情景。我们去观察孩子,会发现孩子在故事中的那种投入,甚至要比在日常生活还要投入,所以故事对他们来说就是真实的情景,而且孩子在故事性的语言、充满想象力充满画面感的语言中,他们学习和感受到的将会更多。

 

还有个例子,一个零基础的小朋友到戏剧课堂上来,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节奏,这个小男孩大概在前五六节课里,都不怎么说话,但是也没关系,戏剧是非常接纳非常开放的一种形式。小男孩实际上是在观察我们,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吸收。几节课之后,妈妈联系我说,有一天她和小男孩在小区散步时,小男孩突然指着天上的满月,对妈妈说了一句“mom, look!The moonis so bright”, 妈妈当时就惊呆了,因为小男孩是零基础,他连单词都不会,但是他却说出了一句这么长的句子,而且声情并茂,还那么的应景。原来我们当时正在讲一个故事,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扮演故事里的人物,有一句台词就叫“ Look!The moon is so bright!”可见进入到这样一个相似的情境中,他就会把自己可能沉入到记忆深处的某一句话,和他的生活情境去连接起来,这样的一个迁移,实际上就说明这个语言真正变成他自己的了。

 

  • 有趣的重要性。语言的鲜活、有趣、真实、自然。


通常在戏剧活动中,故事的选材会非常地讲究。我们会用非常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,让孩子去直接从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优秀的绘本、故事、童话中,汲取人类的智慧,一些地道的表达。因为很多经典作品的格局非常宽广,又有洞察人性的智慧,文笔很优美,深入浅出。


比如《Officer Buckle andGloria(警官巴克尔和警犬格利亚)》这本书,讲述了一个警官和他收留了一只流浪狗的故事,故事里有一些非常地道表达,很形象,比如说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看舞台上的小狗的表演的时候,文本是这样的:The children's eyes popped,就是孩子们的眼睛都弹出来了,或者说都蹦出来了。这样的表达在一些教材中可能会不会看到,但这是真正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的,生动有趣的语言。再比如当大家在为这个小狗的表演欢呼的时候,作者用的是:the audience roar,而roar这个词实际上是形容老虎和狮子的咆哮。在这里这个词的活用,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观众的激动,那种热烈的现场氛围,我们也会邀请孩子们来把这个the audience roar的状态表现出来,那么这样的一个词,在孩子的脑海中不仅仅局限于动物的咆哮,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roar这个词可以有这么宽广的用法。

 

而语言的质感和审美,会在潜移默化中跟孩子融为一体。其中包括声音的气韵变化,词句的节奏韵律,对话的情感内涵和讲述的生动自然。很多时候大家会对戏剧有一个误解,以为戏剧就是要夸张,其实并不是这样,真正的戏剧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和自然。如果大家去回忆电影和舞台表演,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什么?实际上恰恰是自然与真实。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来说,通过戏剧和角色扮演的方式,让孩子去感受这种语言的质感,语言的丰富性和审美,是一个非常棒的途径。

  


戏剧对儿童身心成长有什么意义?



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什么?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,而是一个人从能力,品质,心灵,人格,审美等各方面成长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。那么,戏剧如何帮助一个孩子在这些方面发展与完善呢?



这次我就不去展开这些理论,而是用一个故事,来分享戏剧的多重的作用。这个故事就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,我相信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有的一本书,叫《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(野兽出没的地方)》。

 

首先,在我们去进行戏剧活动的时候,我们会跟着主人公Max,一起去体验他的情绪,从发生到转化,再到结束,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。在孩子的世界中,这个过程充满了这个像火山爆发一样的能量,也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。孩子在去成为Max的过程中,会去理解自身的情绪,而这一切并不是我们通过说教,说“你不能生气啊”,“别生气了,别生气了”,而是通过最立体的参与,实际上是孩子在进行自我认知,对于情绪的认知,对于自己身体感受的认知的一个过程。

 

在戏剧活动中,我们会进入Max的幻想世界里,比如说Max的房间里,嘣、嘣、嘣,在安静的环境下长出来小树、小花,他的房间渐渐变成了一个丛林,那么我们跟孩子一起,让他们依照顺序,在老师的一些乐器的配合下去,形成这样一个卧室变幻成树林的过程,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形成林间小道。

 

还有Max想象自己穿越海洋,坐着自己的Max号小船,这些孩子都可以用肢体来完成。然后唱着歌,在大海上飘荡,大海会把Max冲向哪里呢?我们需要扮演船的孩子,扮演Max的孩子,扮演海浪的孩子,甚至扮演树林的孩子,进行一系列的团队的协作,完成肢体戏剧的一个创作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的专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。

 

再来看审美、想象和创造。首先这本书的每个画面,艺术家就已经在传达着丰富的信息,而孩子在创建场景的时候,他使用的声音,他的身体,他配合的乐器,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想象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会去教孩子怎么演,而是引导孩子完全自由地用他们的身体去创作和表达,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去自由地表达,同时也要去感受一些和同伴配合的时候彼此的约束,这两者都非常重要。

 

我们再来看看同理心和共情力。比如说Max因为吵闹,他在屋子里横冲直撞,吓唬猫猫狗狗,然后被妈妈一怒之下锁进了自己的房间,然后他在里面大吼大叫。相信很多的小朋友和父母都有类似的冲突经历。在戏剧课上不去说教和评论这样的事情,我们就进入到这样的不同的角色中,让孩子去专注地做一些事情,比如在玩玩具,比如说正在看一本很好看的书,可我们的老师会变成顽皮的孩子,不断的去揪孩子的头发,拿鼓在旁边敲,不断的去拽着孩子要求一起玩,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的心情。孩子也会扮演不同的人物,体会他们的心情,以及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动机。这时换位思考就不再是一句空泛的说教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
 

最后说到思考。Max来到了小岛上,他成为了众多野兽们的领袖,随之而来的有权利带来的荣耀,也有权利带来的孤独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会让孩子都去感受自己作为发号施令者,可以去指挥其他的小朋友做事情,同样也要回来做一个服从者。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支配者和服从者,孩子会从这种真实的情境中,体会不同的角色的感受、视角、内心和动机,从二元对立中出来,去感受每一个具体人物内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,所以从这些感受和体验生发出来的思考,就不是冷冰冰的,而是有根基,有温度的思考。

 

下面这段话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:




所以当很多人问,我们的戏剧课是否可以开线上课的时候,我会说“no”,因为线上的戏剧课是失去灵魂的。

 


从什么年龄开始戏剧比较合适?




小孩子的“过家家”“自由玩耍”就已经是戏剧的雏形了。

 

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,并不需要戏剧课程,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玩耍时间,让他去观察,去发现,去扮演,都在为日后的“表现力”打基础。

 

如果要让孩子开始接触系统的戏剧课程,5岁以后开始比较合适。因为这个年龄,孩子能够比较有效地开始集体和小组活动,收获也会更多。

 

非常重要的是,初级阶段的儿童戏剧课程不应该以舞台演出和戏剧表演技巧为目的,而应注重在体验,想象和创造的过程。


小学二三年级以上,在可以在戏剧中,应该逐渐引入必要的戏剧规范及舞台知识,语言和肢体表现力的练习,感受舞台空间不同区域对戏剧呈现的不同意义,调度的原因,舞台画面的创造,人物性格和动机的表现,让孩子们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“。

 

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,孩子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,更层次丰富的内心世界后,就可以在舞台表演方面,角色的深入理解与塑造,社会背景的分析,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,文学作品的戏剧化创编。



下期讲座预告

从反思到共创,让“亲子共读产生力量”


  • 从一个孩子的故事说起……

  • 阅读给“孩子”的第一个力量:反思

  • 亲子共读给“亲子”的力量,共创

  • 成功的双向道,从此刻开始!



培德书院一直坚持“三代共学”的理念,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也能够不断吸纳新知识,共学共育,不断拓展自己人生的边界。

我们也会持续聚焦儿童教育、文化、美学等领域,推出一系列优质的线上课程和讲座。感兴趣的各位可扫描下方二维码,加入罗马湖教育社区,我们一起交流,共同进步。

     



培德一席谈 | 熊亮:童画童诗背后的奥秘

培德一席谈 | 李晔丹:如何和孩子一起尽情享受自然
培德一席谈 | 刘芳:自由玩耍对孩子的意义
培德一席谈 | 叶世芬博士讲如何看见孩子,看见自己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